4月8日下午,人工智能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《人工智能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》学术讲座。学校副校长、人工智能学院院长(兼)李陶深教授受邀主讲,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陆海兰主持,共吸引了学院500余名师生参加。
讲座伊始,李陶深教授向与会师生分享了近期热度很高的Deepseek带来的冲击浪潮。李陶深教授结合Deepseek在《自动控制》课程中“根轨迹法”知识的实际使用案例,引发其对教育教学赋能的深入思考,并具体分析了其与ChapGPT实际使用中的区别和不足之处,充分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了解。
随后,李陶深教授分别从人工智能的起因、发展历程、产业发展趋势、发展主题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点。详细介绍了中国目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发展和成熟、统计推理、中国AI+行业进程加速渗透、中国AI行业产业规模急剧扩大、中国AI行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增强、智能算力加速下放至边缘侧与端侧、通用与垂类大模型落地声量加大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。
李陶深教授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进一步思考,提出了人工智能在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素质提升三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的深入影响,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,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协调、共同解决问题、创造价值,相互补充,实现人机共赢。
此次讲座内容丰富、前沿,不仅为学院学子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知识,也启发了同学们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发展,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思路。学院未来也将持续开展相关学术活动,助力学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,以AI赋能提升综合素养。(人工智能学院传媒中心供稿 文/张本田、陈家兴 图/袁川)

讲座现场

学院党委书记陆海兰主持讲座

学校副校长、人工智能学院院长(兼)李陶深教授作专题讲座
一审一校:张本田
二审二校:陈家兴
三审三校:陆海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