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ull
  • 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• 学院动态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专业建设
  • 师资队伍
  • 人才培养
  • 下载专区
    NULL

联系方式

地址: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南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
电话:0771-5900861
邮编:530200

邮箱:znxy@unn.edu.cn


学院动态

【暑期“三下乡”】致敬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——人工智能学院“不孤”薪火相传实践团到柳州市柳南区和平路建行大院举行升旗仪式

2025年07月15日 20:15  点击:[]

7月12日,人工智能学院“不孤”薪火相传实践团秉持致敬革命先辈的初心,以传承红色记忆为宗旨,前往柳州市柳南区和平路建行大院,与抗战老兵共同举行升旗仪式。团队成员聆听抗战岁月的峥嵘故事,一同唤醒历史的回响,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养分,凝聚起奋进的力量。

早晨,团队成员迎着朝阳踏入柳南区和平路的建行大院。庭院内绿树成荫,花草点缀其间,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时光在此放缓了脚步,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这里,正是抗战老兵梁乐的居所,承载着他无数的生活片段与珍贵回忆。在这里,梁乐老人每日迎着朝阳将国旗冉冉升起。他用青春守护着这面国旗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担当与使命。今天,我们荣幸地与梁乐老爷爷一同参与升旗仪式,这不仅是一次两代人关于信仰与担当的深情交流,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心灵对话。

这是梁乐老人坚持升旗的第27个年头,也是第9000余次的升旗仪式。在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中,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烽火年代所展现的赤诚与担当。同时,这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既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,更是民族复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。我们更加坚定了“强国一代有我在”的理想信念。

升旗仪式结束后,梁乐老爷爷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,并为我们讲述了抗战的峥嵘岁月故事。推开门扉,一股交织着淡淡书香与岁月陈酿气息的暖流扑面而来。客厅显眼处,摆放着一代元帅与十代元帅的照片,庄重肃穆,元帅们目光如炬,似在诉说往昔的金戈铁马。一旁,一尊毛主席爷爷石雕静静伫立,伟人坚毅的面容和深邃的眼神,仿佛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磅礴力量。梁乐老爷爷深情地讲述着往昔,并拿出人生录供我们翻阅,字里行间满是对过往的珍视。

老人语调平和而充满力量,缓缓揭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之门。他谈及1959年应征入伍,成为一名汽车运输兵的经历,以及1969年在部队入党,复员后前往柳州铁路局工程处担任汽车司机的往事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珍视。

在谈及为何坚持升国旗时,梁乐老爷爷朴实而坚定地说:“除了下雨,我每天都要升国旗,人到哪里,国旗就到哪里,希望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。”从部队的“人到哪里,国旗就到哪里”的责任与使命,到退休后在自家小院的坚持,3次搬家,旗杆由竹竿变为铁杆,场地与时间均在变迁,然而梁乐老爷爷对祖国的挚爱以及对信仰的坚定执着始终如一。从梁乐老爷爷的坚持与坚守中,我们直观地看到了“爱国”“责任”的具象化,也激励着我们笃定和坚守理想信念,努力成长党和国家需要的新时代“四有青年”。

离开梁乐老爷爷居住的大院,队员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。此次与梁乐老爷爷的深入交流及共同升国旗的难忘经历,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且直观的理解,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坚定信念。大家纷纷表态,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必将以革命先辈为楷模,勤奋学习,勇往直前,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的誓言,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(人工智能学院“不孤”薪火相传实践团供稿 文/刘珊珊、劳佳慧 图/陆晓丽)

团队与梁乐老人共赴升旗仪式

梁乐老人向团队谈及自身军旅历程

团队于柳南区和平路建行大院与梁乐老人及其妻子吴元玉合影


一审一校:梁信舅

二审二校:陈家兴

三审三校:李珠珠


上一条:【暑期“三下乡”】缅怀先烈承遗志 探寻史脉续薪火——人工智能学院“不孤”薪火相传实践团前往柳州市烈士陵园开展实践活动 下一条:【暑期“三下乡”】赓续红色血脉 探寻工业底蕴——人工智能学院“不孤”薪火相传实践团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