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ull
  • 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• 学院动态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专业建设
  • 师资队伍
  • 人才培养
  • 下载专区
    NULL

联系方式

地址: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南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
电话:0771-5900861
邮编:530200

邮箱:znxy@unn.edu.cn


学院动态

【暑期“三下乡”】风雨无阻传承路 青春共赴非遗约——人工智能学院“匠心守艺,青春传贝”实践团探寻北海贝雕制作工艺

2025年07月09日 22:28  点击:[]

7月8日上午,北海市突遭暴风雨侵袭,城市部分区域陷入短暂停电,北海市工艺博览园也因极端天气导致停电。然而,人工智能学院“匠心守艺,青春传贝”实践团的成员们并未因此退缩,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利成世的带领下,实践团走进北海工艺博览园、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许承斌工作室探寻北海贝雕制作工艺,以青春的热情与坚守,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

在北海市工艺博览园内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愈雄将北海贝雕比作“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”。他介绍,贝雕以天然贝壳为原材料,经过设计、切割、打磨、粘贴等多道复杂工序,将海螺的天然色泽与纹理巧妙转化为花鸟、人物、山水等艺术形象。他还强调,贝雕制作难度极大,要求工匠必须具备十几年的功底,手稳心细,耐得住寂寞。

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钟文兰以合浦角雕为切入点,为实践团成员深入解读其背后蕴藏的历史密码。她详细介绍道,合浦角雕精选水牛角、羊角等作为原材料,匠人们凭借着炉火纯青的技艺,经过精心雕琢,原本普通的牛角被赋予了新的生命,呈现出“似玉非玉、似骨非骨”的独特质感,既有着玉石的温润,又兼具骨质的古朴,令实践团成员大开眼界。

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庞振新强调,贝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,并且与时俱进,以吸引更广泛群体的关注与喜爱。他的观点为贝雕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,他们将积极行动,致力于打造一个展示和交流传统工艺的卓越平台。他们期望通过这一平台,让更多人领略到贝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,并推动这些珍贵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辉煌。

下午,实践团来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许承斌的工作室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探访之旅。在工作室中,实践团还观摩了正在打磨贝雕的工匠,还对老匠人张阿姨进行了单独采访。张阿姨感慨,当代青年缺乏坚定的毅力,而贝雕制作需要静心与耐心,这门手艺绝不能断送在她们这一代人手中。她强调,当代贝雕技术不能中断,应继续延续下去,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站出来,传承并弘扬贝雕艺术。

在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许承斌的指导下,实践团成员们还尝试了打磨、切割贝壳等基础技艺。许承斌大师耐心地提醒大家:“贝壳有正反面,凸面适合雕刻,凹面适合拼接。”实践团成员们在亲手操作中深刻体会到了贝雕技艺的精妙。

此次非遗探秘行动,“匠心守艺,青春传贝”实践团以风雨无阻的坚守、沉浸式的体验与青春化的表达,让传统技艺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。正如利成世大师所言:“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,更是文化基因的赓续。”这群青年学子正以青春之名,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新篇章。(“匠心守艺,青春传贝”实践团供稿 文/包井猜 图/吕龚焱、张雨思)

实践团与工艺美术大师雨中会面

黄愈雄大师介绍贝雕制作过程

钟文兰大师介绍角雕制作过程

庞大师强调贝雕需植入文化

观摩匠人打磨贝雕

采访老匠人张阿姨


许承斌大师指导学生体验贝雕技艺

合影留念


一审一校:吴秀海、梁肖杨

二审二校:陈家兴             

三审三校:李珠珠             


上一条:【喜讯】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在南宁学院第四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与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 下一条:【暑期“三下乡”】人工智能学院“情暖玉林聚爱心,同心共筑幸福家”促团结实践团深入玉林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

关闭